首页 > 专业建设 > 文章
人才培养方案二:计算机信息管理(大数据应用与开发方向)
编辑:     发布日期:2017-06-07 14:38:17    浏览次数:

    专业名称: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业代码: 610203                      
    专业方向: 大数据应用与开发方向                
    合作企业:
    使用班级: 2016级计算机信息管理班     
    教 研 室: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        
    所属系部: 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编写人名: 樊壮、李安裕、杜强                
    编写时间: 2016年9月12日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信息管理(大数据应用与开发方向)。
    (二)专业代码
    610203。
    二.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学制与学历
    全日制三年,统招专科。
    四.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依据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纲要》明确,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演讲中就提到,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显示大数据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举足轻重。
    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二是做小而美模式的中长尾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三是面临互联网压力之下必须转型的传统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本专业紧盯就业市场,抓住IT行业的技术热点,是我国高等院校专门培养大数据产业紧需人才的专业,本专业的发展将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大数据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在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托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和资源优势,学院与企业合作办学,力求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实践要求与技能标准”三个零距离,为软件行业输送大批具有大数据开发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结合软件行业、大数据技术开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借鉴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考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发布的《China Vocational computing Curricula 2010》共同作为本方案的制定依据。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企业信息化服务领域生产、建设、开发、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大数据开发技术与应用理论基础,具有程序设计、数据分析与挖掘及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熟练进行软件测试,数据仓库管理等;能够较为熟练第掌握一门外语,阅读和管理一般技术文档。本专业培养从事大数据开发、软件测试、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软件开发过程管理、IT产品营销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模式
    我院采取与中锐教育集团共建 MIDP 移动互联网学院(以下简称“MIDP 学院”),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培养具备与企业需求“零对接”标准的实战型和创新型人才。项目学生在合作院校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高职 2.5 年),在企业进行0.5 年的集中培训。
    采用“2.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2.5年在校学习通识教育课及专业课程,由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承担大数据应用与开发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案例与实验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国际化、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及开发管理流程,最后0.5年到中锐实训基地学习,采用项目实践和企业级实训等形式,由项目经理带领,完全依照软件企业的真实场景进行模拟训练,从知识结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服务面向
    表1  就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表
    (略)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4)具有加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专业能力
    (1)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大数据项目调研、分析、确定需求的能力。
    (2)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大数据的开发、测试、发布、部署的能力。
    (3)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大数据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支持的能力。
    (4)掌握大数据开发各方面的内容。
    (5)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有较好的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
    (2)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查找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4.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计算机信息管理(大数据应用与开发方向)是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大数据应用与开发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设立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调以应用为主,强化技能训练,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表2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表
    (略)
    六.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培养能在软件行业从事大数据系统开发、维护及应用的技能型人才。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下:
    表3  职业岗位群分析表
    (略)
    七.典型工作任务
    (一)典型工作任务难度范围
    表4  典型工作任务难度范围分析表
    (略)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
    表5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
    (略)
    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表6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表
    (略)
    九.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表7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表
    (略)
    十.教学进度安排
    表8  教学进度安排表
    (略)
    十一.技能教学进程表
    表9  技能教学进程表
    (略)
    十二.教育活动设计
    表10  教育活动设计表
    (略)
    十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毕业要求学生在三年内完成教学进程表中的理论课程学习,并考试合格。完成所有课程设计和实训课程,并评价合格,参加毕业设计,通过毕业答辩。
    十四.教学团队保障
    (一)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工程”,培养3—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企业参与实践,并通过到国内外高校进修、技术交流以及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和挂职锻炼等途径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建立健全专任教师队伍的管理、培养、考核、评估制度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制度,形成激励机制。采用培训、培养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综合职业素养、应用技术开发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逐年递增。提供便利条件,以保证专任教师中有2—3名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主要技术骨干。
    建立专职教师培训制度。通过定期举办教育理论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使之迅速成为合格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
    建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每年轮流选派3名专任教师脱产到移动互联网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鼓励其余专任教师半脱产到移动互联网企业实践锻炼,3~5年内使得该专业90%的专任教师具备移动互联网企业工作经历。
    表11  专任教师队伍一览表
    (略)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校企互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和兼职教师动态管理体制,与各大移动互联网企业紧密合作,从生产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逐步建成拥有10人以上的兼职教师库。对兼职教师定期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能承担本专业主要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能参与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尤其是引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成为真正“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表12  兼职教师队伍一览表
    (略)
    十三.教学条件保障
    为满足理实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项岗实习实施要求,必须建设必要的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表13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
    (略)
    (二)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本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联系合适的企事业单位,每年视具体情况而定。争取和一些单位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关系。其中有:中锐教育集团及其合作的相关企业等。
    表14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信息汇总表
    (略)
    十四.机制制度保障
    (一)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实施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保障。为确保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成产产学合作管理机构,专业所在院系应成立校企合作联络小组,并建立由学院、待业协会、相关企业多方组成的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为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措施;积极待业协会的支持,发挥行业的协调作用,在师资、技术、资讯等方面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积极寻求行业企业支持,邀请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和人才方案的制定,参与具体的课程教学活动等。
    (二)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以研讨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和建设大计。
    表15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览表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单位职务或职称

专业委员职务

1

张建云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副院长

主任

2

韩亚兰

中锐教育集团

总经理助理

副主任

3

樊壮

中锐教育集团

教学总监

委员

4

董国慧

中锐教育集团

中锐华中大区总监

委员

5

李春萍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教授

委员

6

黄惠媛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副教授

委员

7

江国文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副教授

委员

8

李安裕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系主任、副教授

委员

9

杜强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教研室主任

秘书

     (三)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为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涵盖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各五一节的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教学实施规范与质量监控措施两大部分,以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质量与教学效果。
    2.明确教学实施主体和实施规范
    教学实施由三层机构负责:第一层是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系主任领导下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负责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实施流程、质量监控措施的制定及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第二层是由教学管理办公室和专业教研室组成,在系主任的领导下,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教学任务的落实及教学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第三层机构是教学团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主体。
    3.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和监控工作规范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由学校教学督导部门和系主任直接领导的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学生信息站组成。学校教学督导部门主要负责课堂质量的抽查和评价,系部主要进行课堂评价与学生信息站的具体管理;学生信息站主要进行常规教学状态信息的收集,同时办助督导进行课堂教学状态的征询。
    十五.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一)国内专升本渠道
    与本省对应的高校专业对接,形成专升本渠道,以考试录取方式继续本科课程学习,完成国内深造。
    (二)国内“五大生”深造渠道
    与国内其他相关本科院校进行合作,进行专升本的继续教育,完成学业后获取本科学历;毕业后进入成人高等教育(脱产、业余、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习,完成国内“五大生”的深造。
    (三)国外深造渠道
    与国外相关大学进行合作,以“3+2”或“3+1”、“2+2”的方式与国外合作院校对接,以自愿报考、取得英语合格后,到国外就读本科学位,完成国外深造。

上一条:人才培养方案一:计算机应用技术(Java\.net\UI方向)

下一条:人才培养方案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华为网络工程师方向)

关闭